索引号: | 14252743/2020-00068 | 信息分类: | 其他/其他 / 通知 |
发布机构: | 市民政局 | 发文日期: | |
文号: | 无号 | 主题词: | |
信息名称: | 对市政协十三届四次会议第34159号提案的答复 | ||
内容概览: | |||
时效: |
对市政协十三届四次会议第34159号提案的答复
高健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解决乡村振兴中农村养老问题的提案》收悉,现答复如下:
一、我市养老服务业现状
我市自2000年开始进入人口老龄化社会,截止2019年底,全市户籍人口534.34万人,60周岁以上人口94.6万人,占人口总数17.7%,65周岁以上人口63.3万人,占人口总数11.83%。人口老龄化的速度逐年加快,预计到2020年全市老年人口将突破100万,占人口总数20%左右。人口快速老龄化给我市经济和社会发展带来巨大的压力和挑战。市委、市政府采取积极措施应对人口老龄化形势,坚持每年将养老服务工作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列为民生重大实事,不断加大投入,加快推进服务设施建设,提升服务质量。全市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补充、医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框架基本形成。目前,全市已建成养老服务机构141个,其中公办养老机构81个(含62个乡镇敬老院)、民办养老机构60个,拥有各类养老床位数3.8万张,每千名老
人拥有床位39.4张。建成农村老年集中居住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站)、小型托老所、“关爱之家”1412个,城市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站)实现全覆盖,农村达70%。我市养老服务能力逐年增强,广大老年人的获得感不断提升,但是我们也看到我市城乡养老服务发展的不平衡,农村养老服务设施建设滞后、服务质量和水平不高等问题依然存在,也引起我们高度重视。
二、针对您提出的“关于解决乡村振兴中农村养老问题” 的提案办理情况
(一)推进农村居家养老服务改革创新。按照90%的老年居家养老计算,我市有将近85万老年人依托家庭养老,农村老年人口将近70万人,需要我们提供优质的居家养老服务,服务需求多样、庞大。为增加居家养老服务供给,提升服务质量,夯实服务基础,我市于2019年申报了国家第四批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改革试点工作,并获得中央财政资金支持,用于在全市范围内探索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的方法路子。市政府成立了市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改革试点工作领导小组,加强对各县区、功能板块、市相关部门和社会力量的统筹协调。市相关部门按照“谁主管、谁负责、谁推进”的原则,明确分工,强化责任,确保所承担的任务和项目落到实处。各县区、功能板块和市相关部门要建立相应工作机构,配备强有力的工作班子抓好试点工作落实。同时,我们根据不同地域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因地制宜探索农村居家养老服务方式。一是努力探索农村居家养老服务新模式。赣榆区根据沿海农村留守老人养老服务需求,建成26个老年集中居住区,
入住老人2600余名,实现了老人“离家不离村,村中享天伦”的农村养老集中居住区模式,被江苏省列为养老五种模式之一,民政部曾在全国推广其经验和做法。二是改革创新农村居家养老服务模式。以“互联网+居家养老服务”为突破口,先后投入300多万元,在市、县区共建成7家虚拟养老院,推动线上线下服务同步发展,目前已实现城市全覆盖,正逐步向农村延伸。三是不断丰富政府购买服务内容。我市从2015年起建立了政府购买居家养老服务制度,针对低保家庭中失能、半失能老人、80岁以上非低保家庭的生活困难老人、失独家庭老人、优抚对象中的失能老人等8类人群,政府给予每人每月100元的购买服务补贴,服务内容也由原先简单的保洁、助餐服务拓展到现在的助医、助餐、助浴、维修、关爱等20余项服务内容,从补缺型供给向多元化、多样化养老供给转变。今年,市民政局、财政局又根据试点情况,出台了《关于进一步规范连云港市政府购买居家养老服务工作的通知》(连民养老〔2020〕7号),对全市政府为困难老年人购买养老服务工作进行了规范和明确。
(二)推进农村养老服务设施建设。一是养老服务体系建设资金向农村倾斜。针对农村养老服务滞后的问题,加大对农村养老服务建设的资金投入,推进农村养老服务项目建设,提升了养老服务能力。2019年,市民政局下拨养老服务体系建设资金5639万元,均按照重点向农村倾斜和不少于50%的资金用于居家养老服务工作的原则制定分配方案并全部下拨到位。今年一季度,在国家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改革试点资金中,又专项安排250万元,
用于推进农村养老服务发展。二是积极推进公办机构体制机制改革。通过推进公办机构公建民营、公办市场化运营、合资等多种模式的养老服务机制体制改革,优化机构养老床位构成,提升养老服务质量。截至目前,全市已经有26家公办机构完成了市场化运行机制改革,较好地解决了公办养老机构运营经费不足的问题,提高了床位使用率。三是加强农村敬老院护理能力建设,改造升级照护型床位,开辟失能老年人照护单元,提高生活不能自理的特困人员集中供养率。我们计划到2021年底前,各县区、功能板块50%乡镇完成敬老院体制、机制改革,每个县区、功能板块至少建有1所以失能、半失能特困人员专业照护为主的县级供养服务机构,失能、半失能特困人员集中供养率达80%以上。
(三)加强农村人居环境建设。市农业农村局牵头开展以“五治理、五提升”为主要内容深入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即治理农村生活垃圾、农村厕所污粪、农村生活污水、农业生产废弃物、农村公共空间,提升村容村貌、传统村落保护、村庄规划设计、长效管护、文明健康生活水平。开展“百日攻坚”、“净美家园迎国庆”、“秋冬战役”等专项整治行动,基本建成“组保洁、村收集、镇转运、县(区)集中处置”的城乡统筹生活垃圾收运处置体系,基本实现城乡生活垃圾处置全过程控制和管理。2019年度,全市建成省级绿美村庄791个,建成70个省级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综合示范村、12个市级整治示范镇、103个市级整治示范村,8个村入选全国“千村万寨展新颜”展示名录,联合妇联培树100个市级“庭院美化示范户”,全市农村整体养老环境得到显著改善。
市委宣传部也把培育文明健康生活方式作为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开展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加强文明健康生活方式宣传教育,广泛宣传卫生习惯带来的好处和不卫生习惯带来的危害,宣传环境整治工作中的好经验、好方法、好典型,弘扬正能量。建立文明村规民约,建立尊老爱幼的淳朴民风,强化社会舆论监督,引导群众自觉形成健康向上的生活习惯。
(四)构建多渠道、多层次农村养老保障体系。目前,我市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基金主要来源于个人缴费、集体补助、政府补贴和政府补助,已形成多层级的筹资方式,鼓励集体经济组织提高缴费补助,鼓励其他社会组织、公益慈善组织、个人为参保人缴费加大资助。市人社局也大力加强农村养老保险资金的监督管理,每年通过业务稽核和财务审计对基金运行进行监督管理。省人社厅已立项建设社会保险基金的风险防控系统,预计于2021年上线运行,实现通过信息化手段对基金运行进行事前、事中和事后管理。下一步,市人社局还将进一步推进全民参保扩面工作,开展分类管理和精准调查,着力消除参保覆盖盲点。同时贯彻落实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基础养老金正常调整和待遇确定机制,2020年起向65周岁以上的城乡参保老年居民增发高龄养老金,稳步提高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基础养老金最低标准,2020年基础养老金标准提高到每人每月160元以上。
下一步,我们还将继续加强对农村老年人养老工作的推进力度,加大资金投入,加强农村养老服务设施建设,增加服务供给,引入更多服务企业、组织,丰富养老服务的市场。最后,感谢您
对民政工作的关心和支持,欢迎您今后继续加强对我们工作的监督指导,以便我们改进工作方法,提高工作效率,共同推进我市养老服务体系建设,造福港城全体老年人。
联系人:徐小军
联系电话:0518-855738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