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处室文件
首页 相关处室文件
索引号: 14252743/2017-00206 信息分类: 民政、扶贫、救灾 / 通报
发布机构: 市民政局 发文日期:
文号: 主题词:
信息名称: 关于全市经济薄弱村环境集中整治建设验收情况的通报
内容概览: 为全面检验经济薄弱村环境集中整治建设工作成效,根据市委办公室印发《关于在全市经济薄弱村开展环境集中整治建设百日行动的实施意见》的通知(连委办发[2017]3号)、市扶贫开发工作领导小组印发《关于全市经济薄弱村开展环境集中整治建设验收方案》的通知要求,于2017年6月26—27日,市里安排经信、水利、农委、交通、建设、卫计等部门分管负责人和市扶贫督导专员、县区扶贫办分管主任参加的,共组成5个验收组近
时效:

关于全市经济薄弱村环境集中整治建设验收情况的通报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20-09-09

为全面检验经济薄弱村环境集中整治建设工作成效,根据市委办公室印发《关于在全市经济薄弱村开展环境集中整治建设百日行动的实施意见》的通知(连委办发[2017]3号)、市扶贫开发工作领导小组印发《关于全市经济薄弱村开展环境集中整治建设验收方案》的通知要求,于2017年6月26—27日,市里安排经信、水利、农委、交通、建设、卫计等部门分管负责人和市扶贫督导专员、县区扶贫办分管主任参加的,共组成5个验收组近30多名工作人员,利用2天半时间,对各县区申报市级验收的119个经济薄弱村环境集中整治建设情况,采取“村村到”方式,逐一进行考评验收。经验收综合评分:全市119个经济薄弱村中,95分以上的村有32个,90分以上的村有43个,85分以上的村有34个,验收不合格的村有10个。现将具体验收情况通报如下:

一、主要特点

(一)重视程度高。1月16日,全市经济薄弱村开展环境集中整治建设百日行动动员部署会议召开之后,各县区行动迅速,及时召开专题会议,贯彻全市动员部署会议精神和市委副书记万闻华同志讲话精神,结合本地实际,研究部署经济薄弱村环境集中整治建设工作,成立了经济薄弱村环境集中整治工作领导小组,制订了《经济薄弱村环境集中整治百日行动实施方案》,按照整治的内容、标准和要求,明确 “五清三改三提升”的各牵头单位,并将整治工作绩效纳入年度扶贫开发工作和经济社会发展的目标考核。与此同时,还建立健全乡镇村集中整治组织网络,层层签订工作责任书,经信、卫计、水利、农委、交通、建设、扶贫等部门制订细致推进计划,按时间节点组织实施。

(二)推进措施实。各县区采取扎实有效措施,强力推进环境集中整治建设工作。一是抓好宣传发动。组织党员干部,走村串户,宣传环境集中整治的目的意义、重点内容、方法步骤和和时间要求,并利用村里小喇叭、墙体标语、墙体画、微信等多种形式进行广泛宣传,进一步增强广大干部群众积极参与环境集中整治的责任意识。二是抓好点面结合。各县区选择1—2个乡镇2—3个村先行试点,在搞好试点基础上,面上进行推进,做到学有样板、干有标准。灌云县在整治前,对全县92个省市县定的经济薄弱村开展拉网式摸底排查,梳理需要集中清理整治问题,并登记造册,分出轻重缓急,按时间节点分类推进;灌南县把经济薄弱村环境集中整治融入美丽乡村建设工程总体框架,提出“整治村全域覆盖、重点村典型示范、精品村打造特色、景观带彰显效应、示范片创建品牌”的目标;东海县将经济薄弱村环境集中整治与十佳庭院、美丽村庄建设有机结合起来,效果非常好;赣榆区坚持问题导向,在市里“五清三改三提升”基础上,提出“五清两议、三治三改、两增绿三提升”实施计划,对环境整治工作重点进行充实和细化;海州区结合“双进双促”活动,采取区级、乡镇领导班子成员包干联系经济薄弱村方式,集中解决环境整治中突出问题和困难,通过上下联动,进行攻坚克难。三是抓好财力投入。东海县按照“政府补助、部门扶助、社会赞助”的思路,建立多渠道投入机制,县财政筹措3000万元专项资金,乡镇按2:1的比例落实配套资金,设立奖补资金500万元,用于推进整治成效显著的乡镇、帮扶后方单位进行奖励。灌南县将美丽乡村建设工程资金、省委帮扶工作队及后方单位对口帮扶资金、县直单位和企业结对帮扶资金以及“一事一议”、农业、水利、绿化、环保、农开、卫生、农护等方面的涉农资金进行整合,全县共整合各类资金1250万元,为环境集中整治的顺利推进提供有力的资金保障。灌云县将财政资金按照给每村拨付5万元、省委工作队挂钩24个村拨付3万元、县机关帮扶92个村拨付1万元标准,解决环境整治建设中的资金不足问题。赣榆区建立了“区级奖补、镇村配套、后方单位支持”的多元投入机制,区财政拿出200万元专项资金,给每个村安排2万元启动资金,环境整治后,通过评比,再按5万元、3万元、1万元进行奖补,以激励镇村开展整治工作积极性。海州区在财力有限情况下,区级财政安排了100多万元用于经济薄弱村环境整治。四是抓好督查验收。各县区都建立环境整治百日行动信息统计,坚持每天对推进情况进行统计汇总,及时掌握工作进度。组成环境整治专项督查组,每10天组织一次督查,并将督查情况进行通报。对推进力度大、任务完成好的进行表扬和鼓励,对工作处于消极应付、行动滞后,不按时完成任务的进行通报批评,责令限期整改。

(三)整治效果好。各县区注重整治质量和效果,普遍建长效管护机制,按照“五清三改三提升”整治重点和目标任务,积极开展经济薄弱村环境整治建设工作。目前,通过整治建设,绝大部分村庄环境面貌有了很大改善,沟塘渠等水系整洁畅通,村组道路得到硬化、亮化、美化;农村居民家前屋后清洁卫生,草堆、土堆、石堆、粪堆、垃圾堆得到清理,改水、改厕、改圈工程基本落实,水网、路网、通讯网有很大提升,涌现出了一批村容村貌更加整洁、生态环境更加优良、乡村特色更加鲜明、公共服务更加配套的新村庄,经济薄弱村的广大低收入农户切身感受到了新一轮扶贫开发给自己生产生活带来的新变化、新希望。

二、存在问题

突出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整治效果参差不齐。受重视程度、工作措施、宣传发动不同的影响,县区与县区之间、镇村与镇村之间整治效果有很大差距。从整治成效看,市领导挂钩村好于其他村,省定经济薄弱村好于市、县区定经济薄弱村,道路沿线村好于偏僻村,农村公共服务运行机制好的县区好于机制不到位的县区。二是部分共建单位工作主动性不强。虽然各地党委政府都成立了由相关单位负责同志参加的工作领导小组,但在实际工作中仍然存在县区扶贫办一家唱独角戏的情况,其他共建单位参与的积极性、主动性不足,特别是改圈和改厕工程,畏难情绪大,解决问题的办法不多。三是部分基层干部思想认识不到位,工作缺乏创造性。有的把环境整治行动当作短期工作,简单糊弄应付,没有踏踏实实抓好环境整治建设的意识;有的宣传不深入,缺乏宣传群众、组织群众和发动群众参与环境整治的本领;有的地方长效管护措施跟不上、不配套,导致整治出新的环境,反弹严重,甚至没过几天,面貌一如从前。

三、下步工作要求

经济薄弱村环境整治工作是新“八有”建设的一项重要指标和内容,必须常抓不懈。第一批接受市级验收的119个经济薄弱村,有10个为不合格村,将连同其他未验收村转入第二批进行验收。具体工作要求:

一是对已通过市级环境集中整治建设验收的经济薄弱村要巩固验收成果,实行常态化、长效化管理,在此基础上,不断进行提档升级,杜绝农村环境造成严重污染新增现象和反弹问题。

二是对未通过第一批市级环境集中整治建设验收的经济薄弱村和其他待验收的村,从10月份开始到2018年春节前,要围绕整治重点和内容,提前做好调查分析、摸清薄弱环节、因镇因村制订整治措施和推进计划,有力有序组织实施。市里在明年春节后将组织第二批经济薄弱村环境整治建设验收,全市扶贫开发工作会议上,对经济薄弱村环境整治建设先进村和做出突出贡献的单位、个人给予表彰奖励。

三是对经济薄弱村环境集中整治建设,县区、乡镇要增加财政对农村环境治理经费预算比重,整合资金投入镇村环卫基础设施建设和环境治理工作;对在兴办在农村的企业,适当收取垃圾清扫、清运处理费用,以缓解农村环境治理工作的经费压力。

四是进一步理顺农村环卫管理体制,健全长效管理机制,明确责任主体,强化环境治理队伍建设。

五是加强农村环境保护宣传,采取多种手段、多种形式对乡村干部和农民群众进行环境治理意识教育,倡导农民群众树立文明新风,自觉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积极主动参与环境整治工作,共同担负建设美好家园的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