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救助管理站:多方接力,帮助流浪乞讨人员回家
发布日期:2024-01-30 17:35信息来源:市救助管理站 浏览次数:
2023年11月起,市救助管理站根据省民政厅、市民政局相关文件要求,启动“寒冬送温暖”专项行动,确保流浪乞讨人员和各类临时遇困人员安全温暖过冬,持续用心用情用力开展好专项行动。
2023年12月16日,救助站工作人员接到了一个求助电话。来电者称在市区蔷薇河大桥下有一名流浪乞讨人员,已经在那里待了好长一段时间,看起来非常虚弱和憔悴。救助管理站救助科科长许克勤与同事们立即驱车前往现场。
当工作人员找到那名流浪乞讨人员时,他正蜷缩在大桥的角落里,身上穿着破旧的衣服,裹着薄薄的被子,瑟瑟发抖,面容憔悴。工作人员轻声询问他的情况,但他只是蒙着头,一言不发。许科长耐心地和他沟通,他始终不愿意接受救助,问及姓名出生年月等基本信息,语言杂乱没有逻辑。当时天气寒冷,工作人员无奈之下选择报警。洪门派出所警官快速赶到现场,救助站工作人员说明情况后,警官继续劝说,流浪者终于不再戒备,选择接受救助。于是,市救助站将该名流浪乞讨人员送到市康复医院进行诊断和救治。
在该名流浪乞讨人员身体逐渐恢复的过程中,救助站工作人员也及时将他的相关信息推送至今日头条寻亲,并采集了DNA送至市刑侦支队,且一直试图与他沟通,希望能了解他的身份信息和家庭情况,但是由于该名流浪乞讨人员语言杂乱无章,逻辑较为混乱,并没有取得太多有效信息。在该名流浪乞讨人员身体状况基本稳定的情况下,许克勤又多次与他沟通,并拍摄对话的视频,发给全国各地与他口音相似的救助站询问,还尝试让他写下自己的基本信息。经过多次沟通尝试,该名流浪乞讨人员写下自己叫刘某,是安徽省阜阳市太和县刘关村人。经工作人员了解,太和县确实有个刘关村,但与村支书核实后并无此人,寻亲工作再次陷入困境。
2024年1月19日,事情有了转机,在市刑侦支队的支持下,查询到一名安徽省阜阳市太和县三堂镇李苗村刘关庙的刘某与其信息高度相似,但该户籍已注销,为一代身份证且无照片。同时,在上海市救助管理站甄别寻亲专家唐怀斌的帮助下,判定他的口音就是阜阳一带的口音。寻亲人员立即进行核对,调查过程中发现李苗村已与其他村合并为站东村,随后太和县政府、太和县民政、三堂镇村等给予了大力帮助,起初因刘某走失时间长等特殊原因,村民纷纷表示不认识,但根据多条线索的提示,寻亲人员并未放弃,最终通过户籍相关信息再次核对,刘某的亲戚看到照片后当即确认。原来刘某十几年前离家出走后就音讯全无,家人便注销了他的户籍,所以不管是DNA,还是人脸识别都没有办法找到他的信息。
经过市救助管理站工作人员的不懈努力,在各方的积极协助下,刘某终于寻亲成功,找到了家。2024年1月23日,市救助管理站工作人员护送刘某返乡,刘某再次踏上十几年未归的故土,一路上,他十分激动,一直在感谢工作人员的努力付出。
每一次救助,都是一次心灵的救赎;每一次关爱,都是一份温暖的传递。在这个寒冷的冬天里,救助管理站的工作人员用他们的行动,为那些需要帮助的人送去了温暖和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