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民政动态 >> 工作动态

“医养融合”开启灌南养老服务新模式

发布日期:2018-03-14 17:27信息来源:灌南县民政局 浏览次数:

灌南县现有60岁以上老年人13.24万人,已占总人口的16.16%。与其他地区一样,灌南县人口老龄化、高龄化进程在加快。传统的家庭养老功能在逐步弱化,“空巢”家庭比例上升。失能、半失能老龄人数量持续增长,老人照料、护理需求与供给矛盾日益突出。“养老”已经正成为大家共同关注的社会问题。

为积极应对这一新的形势,近几年来,灌南县不断加大社会化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力度,拓宽养老服务渠道,加快养老服务业的发展步伐。为了让每位老人都能得到最贴心、最专业的照顾,该县摒弃了传统养老院模式,探索创新出符合县域实情的“医养融合”新模式,实现了“大病可医、小病可疗、无病可养、临终可孝”养老服务新格局。截止2017年底,全县有功能较为完善的农村五保供养服务中心11家,集中供养着近686名五保老人,集中供养率55.3%,全市最高;农村老年关爱之家12家,居家养老服务中心172家,其中省级示范性居家养老服务中心8家;全县拥有养老床位4966张,每千名老人拥有床位数为37张。规模在50张床位以上的有22家,其中民办11家。享受尊老金老人共计13238人。

政策引导:根据《省政府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完善养老服务体系的实施意见》精神,该县坚持从县域实情出发,出台了《关于加快完善灌南县养老服务体系的实施意见》和《补助办法》。《意见》注重了政府主导作用的发挥,注重激发社会活力,树立社会力量作为未来养老服务业发展主体的意识。到2020年,全县护理型床位占养老床位总数要达到50%以上,养老护理人员岗前培训率达到100%、持证上岗率达到90%以上。从2015年起,对符合条件的以自建产权用房举办的养老机构,每张护理型床位给予1万元的一次性建设补助;对符合条件的以租赁用房举办且租期5年以上的养老机构,每张护理型床位给予5000元的一次性改造补助。截止2017年底,政府已兑现养老建设奖励补助资金近五百万元。

组织推动:为将更好的医疗资源融入养老服务业,有效降低农村五保供养中心运营成本,该县着手对全县养老机构规划布局进行调整,原则上坚持由过去的分散多点向区域集中,采取因地制宜“分步实施”办法,推进布局规划落地。特别是对“人员少、基础条件差、管理混乱”的原大圈、白皂两个敬老院,直接并入新安镇、孟兴庄镇敬老院。该县又抓住乡镇合并机会,又先后对原堆沟港镇、新集乡、田楼乡敬老院进行撤并,撤并后与原五队乡、花园乡、长茂镇敬老院合并。经过两次调整,为后来的农村五保供养中心(原敬老院)的升级改造,特别是在全县实现所有农村五保供养中心医养结合全覆盖提供了条件。

部门联手:为全面推进医疗卫生与养老服务融合发展,积极构建养老、医护、康复服务相互衔接的服务模式,实现老年人在养老机构和医疗卫生机构之间的卫生健康服务便捷对接。该县民政局与县卫生局共同出台文件,优先在11个农村五保供养中心设置医疗机构,实现了资源共享。全县所有“农村五保供养服务中心”都有卫生室,医生、护士由乡镇卫生院统一派驻。初步建立了小病不出“中心”,大病进乡镇卫生院,重病转县及县外医院的常态机制。既解决了过去“中心”老人有病不能及时医疗问题,又解决了之前医疗机制不规范问题。这一务实做法多次得到省厅市局的表扬和肯定。

社会参与:按照县政府《关于加快完善灌南县养老服务体系的实施意见 》要求,要不断加大政策支持和引导力度,鼓励企业、社会组织、个人积极参与养老服务运营和管理,到2020年,该县社会力量举办或经营的养老机构床位数占比将达到70%以上。根据这一精神,自县政府养老服务体系《实施意见》出台后,一批社会资本开始转向养老服务业,特别是一些民营医院的富余医疗资源逐步开始投资养老。有三家医院分别登记成立了爱心护理院、仁慈护理院和天瑞护理院,三家共新增护理床位400余张。近几年来,通过政府实施建设补助,有越来越多的社会资本投资养老,为缓解全县老年人,特别是失能、半失能老年人的照护需求起到了积极作用。

王东